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为当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Z6尊龙app最新版本下载官网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因此,积极主动探索新质生产力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打破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壁垒,使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实践浸润、从单向传输转向互动,是当前无锡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Z6尊龙。 提供新的教育内容。新质生产力凭借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和全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案例来看,可将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素材,系统梳理其从起步到成为全国重要产业基地的发展历程,借鉴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从教学理念来看,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Z6尊龙,这与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将这些理念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成长为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催生新的教学模式。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急速发展和成熟应用,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前,通过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并推送适配的预习资料和素材,安排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思政理论知识。课上,组织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讨论、案例分析、心得分享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其对于思政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度;课后,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分享教案、课件资料,同时布置复习任务,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强化价值引领。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经由其催生的众多新兴产业和技术,能够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思政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开展一线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在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新的实践平台。新质生产力为高校思政教育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搭建了实践平台。在建设方法上,高校注重资源的整合,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实践平台的搭建和落地。具体而言,高校根据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及学生的兴趣偏好和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实践平台的功能和布局,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加强实践平台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保障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顺利运行。针对不同的实践活动开展,采取不同举措,如与当地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平台与机会,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合作项目,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融入产业案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思政理论知识和新质生产力的紧密联系。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入调研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收集华虹无锡、海太半导体等企业的真实案例,了解它们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而后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时,可以列举相关企业员工为攻克技术难关日夜奋战的真实案例,以此来让学生深刻体会敬业的价值,激发其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此外,思政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丰富案例呈现形式,如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邀请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人员走进课堂分享交流、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相关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等,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化校企合作。高校与无锡集成电路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产教融合,是新质生产力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场地、师资力量,以及企业的设备、技术、项目等优势资源,结合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的要求,设计一些既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又能够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项目。例如,让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双导师”制度,由高校思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其中,高校思政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价值引领;企业技术人员则承担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双方通力合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产学研融合。推进产学研融合,将新质生产力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可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和明晰集成电路产业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等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课程,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价值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更快更好地成长为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还可以鼓励思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和科研项目,以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思政教师可以在参与企业实践和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前沿技术动态,将其有机融入思政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面向未来,各高校仍需持续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导航,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价值引领和技术赋能的有机统一,让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始终能够与时代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培养出一批批既能驾驭先进技术、又胸怀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本文系2025年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研究”〈YJGKCSZ2510〉阶段性成果)